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心臟皆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壓力。作為人體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猶如“血泵”,源源不斷地將泵出來的血液輸至全身,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但是近年來過勞的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特殊的生理原因都不斷增加了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什么原因,催生了心血管???
國家心血管疾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中國心血管患病人數呈現出逐年攀升的態勢,整體患病人數達到3.3億人。與此同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到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農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為45.50%,城市心血管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為43.16%,這意味著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進一步顯示,2015年到2019年,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男性還是女性,因心臟病死亡促死率(1/10萬)也在不斷升高。
在普遍的認知里,人們認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但是近年來慢性病人群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此前的《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表明,20歲到29歲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占比已經達到15.3%。丁香醫生《2021國民健康洞察報告》調查顯示,年輕的群體也擔心自己存在心臟問題而猝死,例如在00后群體中,近六成人有過“擔心自己會猝死”的想法,而這一比例在70前群體中,僅為38%。
面對不斷攀升的患病人群和嚴峻的防治形勢,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病因來源于多個方面,其中就包括動脈粥樣硬化等因素,它也被稱作人體健康的“沉默殺手”,是一種成為斑塊的脂肪沉積,會導致血管管腔逐漸變窄,血管堵塞持續加重,進而引發腦卒中或者心肌梗死,頃刻之間奪走一個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因此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展,將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蒜中的大蒜素或可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大蒜一直在日常生活中是使用廣泛的烹飪調料之一,但溯源發現自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其食用歷史已有數千年。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記載:大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祛寒濕,辟邪惡”?,F代研究也發現,大蒜有抗血脂、抗高血壓、抗甘油、抗血栓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特性。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發表了一項薈萃分析,觀察大蒜對于人體血脂、肝功能、血壓和炎癥指數四個大方面的影響。該研究納入自1990年后最新的22項隨機對照試驗數據,涉及1333名受試者,包括752名攝入大蒜補充劑和581名攝入安慰劑,進一步對受試者各項檢測指標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攝入大蒜可顯著降低總膽固醇(TC)及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水平,通過低劑量(<1100mgAGE)和長期干預(>90天)的效果會更為顯著,此外還發現攝入大蒜可有效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和炎癥標志物IL-6和TNF-α的水平,但是對于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血糖、CRP等指標則沒有顯著影響。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也發表了一篇論文發現,腸道菌群相關代謝產物氧化三甲胺(TMAO)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聯,通過在小鼠模型和人類受試者干預,進一步研究大蒜素和生大蒜如何調節腸道微生物群的功能和組成以達到保護心血管的目的。
研究人員發現,與健康群體腸道相比,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種間關系存在嚴重失衡,可見腸道菌群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影響。其中腸道菌群代謝后產生三甲胺(TMA),并被人體吸收,之后TMA經肝臟黃素單加氧酶(FMO3)氧化成氧化三甲胺TMAO(一種腸道源性尿毒素),從而進入血液中,對心臟健康產生威脅。結果顯示,在生蒜汁和大蒜素的干預下,大蒜素補充劑顯著降低了L-肉堿飲食小鼠的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三甲胺(TMA)和γ-丁酰甜菜堿(γBB)含量顯著降低,此外在L-肉堿誘導的動脈粥樣硬化ApoE-/-小鼠中,大蒜素改變了糞便微生物組組成,減少TMA和TMAO生成,改善主動脈病變。
而在高TMAO含量的人類實驗中,攝入生大蒜汁一周后,血漿高TMAO受試者體內的TMAO生成有所降低,與此同時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有所改善,有益菌的豐度進一步增加。綜上所述,生大蒜汁和大蒜素可以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減少TMAO和γ-丁酰甜菜堿(γBB)的產生來潛在地預防心血管疾病。
預防心血管疾病,飲食里來點“蒜”
對于心血管這樣的慢性病,不存在任何特效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預防和管理的重要舉措。尤其面對老年病不斷年輕化,我們自己也要在日常中為自己身體健康負責。除了堅持運動、戒煙限酒、保持積極的心態之外,也應該培養合理的膳食習慣,例如食物品種多樣,以谷類為主,注意多食蔬果、奶類和大豆,適量魚、禽、蛋、瘦肉,減少鹽和油,當然也可以在飲食中加點蒜,在日常中避免心臟病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近年來的研究中,大蒜素抗病原微生物的機制逐漸清晰,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可靠的臨床實驗數據,因此還需要加強大蒜素在抗病原微生物相關的體內和臨床實驗研究,以更好的為大蒜補充劑市場應用提供更加充足的臨床依據。
薯片、炸雞、漢堡……這些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一直是吃貨們心中戒不掉的癮。開心的時候吃吃犒勞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吃吃安慰自己,可能吃的更多...
2022-07-12 標簽: 杜仲多糖阿爾茨海默癥(AD)又稱原發性老年癡呆,是最常見的具有復雜病理生物學特性的癡呆癥,伴隨著至少大腦兩個區域的思維和記憶功能損傷。內質網應...
2022-06-30 標簽: 玉米黃素根據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的最新研究,每天使用蘑菇提取物有助于免疫系統清除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這項研究發表在22日的...
2022-06-29 標簽: 蘑菇提取物2022年6月,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植物與人體健康機理創新團隊與國內外多家高校合作,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Nutrients》(JCR 1區,影...
2022-06-27 標簽: 人參免費加入讀者群